煤礦安全生產運行,是人——環境——安全行為——安全狀態——人的一個反復循環的過程,其中,人是安全生產運行中的核心要素。安全管理就是要著重研究和控制在生產活動中自由度極大的人,這是實現安全生產的前提、基礎和保證。安全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,如何實現安全生產?筆者認為從五個方面下功夫。
安全教育:從灌輸式向引導式轉變
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提出:人的生存成為每個人的第一需求。為此,安全是最基本的保障。作為管理者,要創新安全教育方法,由原來簡單的說教式、灌輸式轉變為引導式、激勵式,重點突出安全是員工自身的需要、需求,教育的內容要有針對性,讓安全先于一切、安全重于一切、安全影響一切的理念入腦入心。文化引領:營造違章可恥、遵章光榮的良好氛圍在安全上,要形成一種文化,在輿論上,要塑造違章可恥、遵章光榮的濃厚氛圍,不斷在員工心中建立良好的意識形態。目前,渝新公司正在開展的“三個一切”安全理念宣傳推廣系列活動就是最好的印證。探索建立道德、能力譴責機制,安全出了問題,就會影響到大家集體的利益,就要受到輿論的譴責,從而增強員工安全生產的責任感、價值觀和自覺性。
素質培養:從技能上達到“我會安全” 員工行為能力直接決定著安全效果。每位員工要掌握本崗位的一套技能,使員工達到技術專業化、標準化,操作規范化、程序化。在技能的培訓上,要充分利用好班前會、班組建設等培訓,促使員工技能水平滿足安全生產的需要。
利益驅導:讓員工嘗到安全效果的甜頭 在安全上,以前更多的是你違章,受處罰,要逐步轉變到你安全,得獎勵,形成一種安全利益,讓員工嘗到安全帶來的效益。適當設置階段性安全目標獎勵,如員工只要每個月滿足安全、出勤等條件,就給予一定的獎勵,增強安全的效益感。 管理規范:從機制上為安全生產奠定基礎 火車與汽車最大的區別在于,火車沿著軌道行使,不容易發生安全事故。最大的原因由于火車是在固定的軌道上行使,不容易出軌,這就是管理中的鋪軌理論。作為管理,就是鋪軌,奠定基礎,創造條件,若員工在軌道上“行使”,那么就不容易駛離安全的軌道。所以,要進一步細化管理、規范管理。
總之,只有不斷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,培養員工良好的安全生產習慣,才能使絕大部分員工由被動的“要我安全”轉變為主動的“我要安全”,行動上做到“我會安全”“我管安全”,從而在效果上達到“我保安全”,使企業的安全生產步入良性循環發展的軌道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