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國有企業黨委(黨組)深入貫徹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精神,充分發揮領導作用,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保落實,推進全面從嚴治黨,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。黨組織虛化、弱化、淡化、邊緣化問題逐步解決,但仍有相當部分黨委(黨組)負責人不知如何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保落實,影響了班子建設和工作高效推進。
一、國有企業黨委(黨組)在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保落實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
(一)理解認識有誤區。黨委(黨組)負責人,也包括相當部分行政主要領導,對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保落實的內涵理解不到位,實現路途把握不準。更多地停留在個人的理解、傳統的方式、抽象的概念上。比如:黨組織把什么方向?管哪些大局,管到什么程度?怎么保落實?理解認識不清晰、不準確。
(二)執行過程有偏差。對黨委(黨組)會研究決定的重大事項和前置研究討論的重大事項邊界不清晰,有的直接研究決定前置研究討論事項,代替經理層和董事會作出了決定,比如:項目投資、薪酬設計等。有的黨委(黨組)對前置研究討論事項舍本逐末、過多過細、效率低下,影響了黨政之間的關系,阻礙了工作正常推進。
(三)素質能力有欠缺。有的黨委(黨組)書記沒有認真學習黨章和《中國共產黨國有企業基層組織工作條例(試行)》(以下簡稱“企業基層黨組織工作條例”)等黨內重要法規,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停留在傳統做法,主要憑著經驗辦、跟著感覺走,甚至摻雜個人好惡,比拼權力大小,能力素質不足以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保落實。
二、準確把握國有企業黨委(黨組)的職責定位和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保落實的基本內涵
(一)國有企業黨委(黨組)的職責定位
1.主要職責。企業基層黨組織工作條例明確規定了黨委(黨組)的七條職責,大致包括:堅持和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、基本制度、重要制度;監督、保證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上級黨組織決議在本企業貫徹落實;研究討論企業重大經營管理事項,支持股東會、董事會、監事會和經理層依法行使職權;加強對企業選人用人的領導把關和領導班子、干部人才隊伍建設;履行企業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;加強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;領導企業思想政治工作、精神文明建設、統一戰線工作,領導群團組織。
2.功能定位。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,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。黨章和企業基層黨組織工作條例明確規定:“國有企業黨委(黨組)發揮領導作用,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保落實”,這是國有企業黨委(黨組)功能定位中最核心的一條。
(二)“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保落實”的基本內涵
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保落實的概念源自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,是黨對國有企業領導方式的具體化。把方向,就是黨委(黨組)引領本單位企業文化、戰略規劃、經營管理與國家政治經濟形勢、行業發展態勢、企業改革趨勢相銜接、相協調。管大局,就是黨委(黨組)通過對重大事項的把控、重點問題的解決,確保企業運轉高效、安全發展,確保依法治企、隊伍穩定。保落實,就是黨委(黨組)通過抓關鍵少數、抓重點突破、抓隊伍建設、抓黨內監督,確保中央精神落實、上級部署落實、中心工作落實。
三、國有企業黨委(黨組)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保落實的基本路途
(一)把什么方向
1.把政治方向。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政治基礎,國有企業必須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,嚴守政治紀律,抓好意識形態,全心全意依靠職工辦企業,確保企業成為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。不斷堅定“四個自信”,增強“四個意識”,做到“兩個維護”,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發展道路,貫徹新發展理念,深化企業改革,保障國計民生。
2.把經營方向。堅持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發展理念,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;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原則,提升企業的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;堅持開放合作原則,對標國內國際先進,加強國際國內合作,在創新經營理念、增強經濟實力等方面加強引領,在互利共贏中提升競爭實力;堅持法治化原則,依法依規管理企業、管理員工,促進企業誠信經營、健康發展。
3.把改革方向。堅持將“有利于國有資本保值增值、有利于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、有利于放大國有資本功能”作為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則和檢驗標準,科學有序推進企業改革重組、化解過剩產能、處置“僵尸企業”和企業破產,鞏固“三去一降一補”成果,促進企業轉型升級。持續深化企業內部“三項制度”改革,確保改革始終朝著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目標邁進。
(二)管哪些大局
1.管重大決策。企業黨委(黨組)應當依法依規細化“三重一大”清單,規范各治理主體決策范圍和決策流程,明確直接研究決定的重大事項和前置研究討論的重大事項。黨委(黨組)會直接研究決定的重大事項,應按照“集體領導、民主集中、個別醞釀、會議決定”和“主要領導末位表態”的原則決策。黨委(黨組)會前置研究事項,應重點關注方向性、合法性、風險性等問題,既不越位,也不缺位,如無原則問題,應及時提交董事會、經理層決策。若發現有悖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,或可能損害國家、社會公眾利益和企業、職工合法權益時,要及時提出撤銷或緩議意見。
2.管重大責任。把對黨和國家、對企業單位、對員工群眾負責三者結合起來,確保政治責任、經濟責任、社會責任全面履行到位,既兼顧當前,又注重長遠,還對歷史負責;把班子集體責任和個人“一崗雙責”統一起來,管好重大風險,敢于擔當責任,既要善于發現改革發展、生產經營、安全環保、廉潔從業、意識形態、信訪穩定等影響大局的風險,又要主動在有效化解風險方面有所作為,從而維護企業改革、發展、穩定大局。
3.管重大協調。企業領導班子是一個單位“指揮部”“火車頭”。怎么建設領導班子?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“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、激勵和約束并重”,既管住干部亂作為的手腳,又放開干部干事創業的手腳,推動領導班子呈現新氣象新干勁新活力。黨委(黨組)重點協調對象有哪些?主要是協調好黨委會與董事會、監事會、經理層的關系,落實好黨組織先議、會前溝通、會上表達、會后報告“四步工作法”。同時,要善于協調好班子成員之間、上下級之間、干群之間的關系,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,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。
(三)怎么保落實
1.從思想上保落實。通過中心組學習統一班子成員思想,通過干部教育培訓統一干部思想,通過“三會一課”統一黨員思想,通過形勢任務宣講統一員工思想。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隊伍,把中央精神、行業政策傳達到位,把困難與希望、機遇與挑戰分析透徹。堅持做好職工思想政治工作,黨組織要因事而化、因時而進、因勢而新,做到全方位重視、全過程把控、全要素保障,堅持以人為本,圍繞企業工作目標,凝聚最大公約數,畫出最大同心圓。
2.從組織上保落實。按照“四個同步”(黨的基層組織和生產行政組織同步建立,黨務干部和生產行政干部同步配備,黨建工作制度和生產管理制度同步制定,黨建工作和生產經營工作同步考核)、“四個對接”(體制對接、機制對接、制度對接和工作對接)的要求確保發揮黨委(黨組)作用。按照國企好干部二十字標準選優配強領導班子,完善不適宜擔任現職領導干部退出機制,科學運用履職評價、黨建督導、評先評優,強化班子整體功能;大膽使用優秀年輕干部,營造競爭向上、活力迸發、人才輩出的良好局面,為企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。
3.從監督上保落實。黨委(黨組)應重點加強對企業關鍵崗位的監督,強化對權力集中、資金密集、資源富集、資產聚集的重點部門和單位的監督,突出“三重一大”、工程招投標、改制重組、產權變更和交易等重點環節的監督。怎么監督?要落實談心談話制度,加大提醒、函詢、誡勉等力度,通過巡視巡察、考察考核、調研督導、處理信訪舉報等方式,做到日常監督、專項監督、全面監督相結合,督促企業領導人員依法治企、廉潔從業。要推動企業紀委與監事會、審計、法律、財務、工會監督與群眾監督、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有機貫通、相互協調。確保政令暢通、任務落實。
四、國有企業黨委(黨組)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保落實的保障措施
(一)從認識上統一
1.從歷史沿革看國有企業黨組織定位。從革命初期公營企業的“三人團”制度(廠長、黨支部書記和工會會商決定),到新中國成立后國營企業先后探索建立了“一長制”、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,到改革開放后國有企業的廠長(經理)負責制、黨委領導下的廠長(經理)負責制,再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“兩個一以貫之”。國有企業黨委(黨組)的定位實現了從監督保障到政治核心,再到政治核心和領導核心并存的轉變,現已明確為領導作用。隨著黨章修訂和企業基層黨組織工作條例出臺,黨的領導作用進一步組織化、制度化,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保落實的領導作用更加清晰。各級黨組織必須把思想統一到黨中央的規定上來。
2.從國企屬性看國有企業黨組織定位。國有企業是什么屬性?除了國家所有的政治屬性外,最根本的就是經濟屬性。企業是市場主體,“堅持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,以企業改革發展成果檢驗黨組織工作成效”, 是國有企業黨委(黨組)工作應當遵循的五項基本原則之一。因此,國有企業所有組織的所有工作都必須圍繞安全、生產、經營、改革、發展等企業中心工作來開展,黨委(黨組)必須以中心工作為根本導向,發揮其領導核心作用。
(二)從機制上理順
“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統一,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”。必須將黨建要求寫入公司章程,明確黨組織的職責權限、機構設置、運行機制、基礎保障等重要事項,落實黨組織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。堅持和完善“雙向進入、交叉任職”領導體制。黨委書記、董事長一般由一人擔任,黨員總經理擔任副書記。非獨立法人分公司企業,黨委書記和行政主要負責人是否分設,結合實際確定。規模較大、職工和黨員人數較多的國有企業黨委,可以配備專職副書記。國有企業黨組織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,進入董事會、監事會、經理層的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必須落實黨組織決定。
(三)從本領上增強
全面深化改革引發的各種矛盾、問題、困難前所未有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在紛繁復雜的形勢變化面前,耳不聰、目不明,看不清發展趨勢,察不出蘊藏其中的機遇和挑戰;貫徹新發展理念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找不到有效管用的好思路好辦法;面對信息化不斷發展,不懂網絡規律、走不好網上群眾路線、管不好網絡陣地,被網絡輿論牽著鼻子走。實踐證明,如果不提高本領,不僅難以打開新局面,甚至還有迷失方向、無知犯錯的危險,更談不上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保落實。黨員干部特別是黨組織負責人,必須增強適應新時代的學習本領、政治領導本領、改革創新本領、科學發展本領、群眾工作本領、狠抓落實本領、駕馭風險本領。